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八年春‧夏

以前却苦無機會發揮所 訓練這些有才能的人只 對社 種謬論是研究院不應發展,因爲社會上 有足夠職位去容納具有高等學位的畢業生。其� 實供應適足以提高需求,而就業機會是可以適� 應敎育制度的變更的。根據世界其他地區的經� 騐,就業機會實際上會適應不同的情况,例如� 把原來由大學畢業生、甚至是非大學畢業生做� 的工作,改爲聘請具有高等學位或受過研究院� 訓練的人去担任。這項改變的後果,對經濟亦� 是有利的。不妨舉一個例來說,僱用受過更 多� 訓練的人才如博士或工商管理碩士來担任生產� 或管理的工作,對業務將有很大幫助。不過就� 算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並無擴展研究院敎育的� 需要,我們仍然認爲這是値得做的,因爲判斷� 敎育的功能,無疑應該根據其對文化的質素、� 對人類幸福所作出的貢獻,和能否使人徹底發� 揮個人的才能而定;把敎育視爲製造物質財富� 的附屬品,眼光未免太淺。� 硏究院是學術、硏究以及敎學的中心。它� 必須力求達到卓越水平和保持學術自由。硏 究� 院如果能夠在人類知識的領域內努力、對於學� 術新發展亦步亦趨、爲學生提供高等的訓練,� 就是對社會的長期需求大有貢獻。不過,這並� 不表示研究院敎育忽視了較爲急切的短期問� 題,硏究院對目前的社會需求亦應同時兼顧。� 在這方面,它可以爲各行業的畢業生開設進修� 課程,向社會人士介紹各門學問的最新發展,� 以至做一些硏究,幫助解决社會上迫切的 � 題 。� 地區性交換計劃� 至於第三個主題:硏究院敎學的地區 換計劃。究竟是否有這類交換合作的需要呢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對非亞洲人來說,所有亞� 洲人長得都很相似,而東南亞地區在國際政治� 舞台上也只不過是一個很小 地區,不過,對� 我們自己來說,這地區是多個偉大文化如中� 國、佛敎、回敎、依斯蘭敎的發源地,每個民� 族都有自己豐富的和不同的文化遺產。此外,� 我們之中很多人都曾先後接受過西方及基督文� 化的影響,這樣多樣化的背境,正足供我們互� 相借鏡。� 到目前爲止,研究院敎育方面的交換都是� 非正式或沒有組織的。例如,一所大學的敎師� 可能不時應邀出任其他大學的研究生 校外考� 試委員。或在休假時,担任本區其他大學的研� 究院敎席;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可能到新加坡、� 曼谷或馬尼拉深造。然而這些都是個別進行的� 事,如果我們要鼓勵東南亞高等敎育機構協會� 成員之間密切合作,就一定要採取積極的行動� 去訂立更多有意義的交換計劃。此外,這類交� 換對本區研究生將有實際的好處,一來費用較� 少,二來所學的東西較爲切合自己地區的 需� 要。如果我們要把研究院敎育中的交換計劃制� 度化,工作必然極爲艱鉅,所遇困難必然很多。� 即使本區政治氣氛融洽,要考慮的因素仍然很� 多,例如是否可以互相承認對方頒授的學位、� 敎學重點是否一致、授課語言不同、費用的差� 距等。不過,以前能夠做到的,現在也應該可� 6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