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六年春‧夏

因徑圖可較淸晰地展示模型;但如果要對 模型進行詳細分析,則必須靠電腦程式處理有 關數據。 不 適 用 於 結 構 方 程 模 型 的 數 據 目前不少結構方程模型借助L I S R E L VII (Jöreskog & Sörbom,1989)及 E Q S (Bentler, 1 9 9 2 )兩個高效率程式處理數據,在不同範疇 廣爲應用。結構方程模型最重要的假定爲:變 項是有連續性的,觀察資料則是獨立的。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有三種重要的數據, 與上述的假定相違,所以在某些情況下,不能 運用上述之理論與程式推得正確的統計結果。 這些數據叫做非標準數據。 第一種非標準數據來自一些只會以離散和 獨特形式表現的多分變項,最常見於行爲及社 會硏究。有關這些研究之問卷,往往涉及變項 如態度、表現,或評級等。最典型的例子,就 是要求受試者根據如「不同意、無意見、同 意」等尺度,表示他的態度。變項有連續性這 個假定很明顯地不適用於這類數據。 第二種非標準數據是指多層次性質的資 料,例如以隨機抽樣方法選取一些學校或工 廠,再從中隨機抽選一些學生或工人作調查而 取得之數據。這類調查對象,由於身 處相同群體,受到相同因素的影響, 因此所得觀察資料應該是相關而不是 獨立。 第三種非標準數據是被截斷的數 據,常見於醫學、工業及經濟研究。 這類數據顯示事件發生的時間,如一 隻實驗動物死亡的時間、一個嬰兒出生的時 間,或一個燈泡報廢的時間。這類研究通常設 下限期,所以如果某些受調查事件在限期前並 未發生,則研究資料便不全面,因爲它只提供 了在限期前,即事件未發生前的資料。分析數 據時,這些因素必須一倂考慮,才可避免結論 出現誤差。 成 功 解 決 非 標 準 數 據 問 題 統計學系李錫欽教授及潘偉賢博士致力解 決結構方程模型不能統攝非標準數據的難題, 並於一九九一年獲取研究資助局撥款四十四萬 元,開展題爲「非標準數據之結構方程模型分 析」研究,成功發展出能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 程序和電腦程式,以及找出它們的統計特性。 蒙地卡羅法(採用隨機抽樣法)之測試顯示, 研究結果令人滿意,某些論點並已給編寫入著 名 的 E Q S 程 式 。 中大研究人員目前已可應用結構方程模型 這種統計技術來分析離散的、相關的,或被截 斷的非標準數據。他們希望繼續發展更好的統 計方法,提高這些模型的效率及適用性,以解 決更複雜的問題。• 潘偉賢博士一九八三年畢 業於中文大學數學系後,繼續 攻讀統計學,一九八五年獲哲 學碩士學位。後往洛杉磯加州 大學深造生物統計學,一九八七年獲授 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加入本校統計學系 任講師,一九九五年晉升高級講師。 李錫欽教授爲中文大學主修數學 之理學士。一九七二年畢業後往洛杉 磯加州大學進修生物統計,一九七七 年獲頒哲學博士學位;旋返中大出任 數學系講師。於八零年轉往統計學 系,九零年晉升教授。 2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