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九年春‧夏

中大的醫學教育和研究 本 校醫學院的歷史雖短,然而年輕的優點俱備:朝氣蓬勃,不囿於 傳統,勇於創新,對醫學新動向反應積極敏捷,且能集各國優秀 人才及經驗,群策群力;因此在短短的十八年間,不單為社會輸送了大 批醫科人才,更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性醫學成果。 本期《中文大學校刊》著重介紹本校醫學教育及科硏的新進展,包 括順應新紀元所需而推行的課程改革及新的教學手段,大學重點發展的 五個醫學卓越領域——遠程醫療、癌症研究與治療、眼睛護理、老年病 學,和運動醫學,以及有關內鏡治療、社區及家庭醫學,和中醫藥教學 的近況。希望讀者可藉此了解本校醫學教育與研究的大方向。 與時並進的醫學院 李川軍教授退休前 談學院發展 「醫學院八一年招生,當時的院長是蔡永業 教授。……臨床醫學的教師八二年初到 任,八四年搬進醫院。……第一班醫科 生有六十人,隨後漸增至八十、一百、 百二、百六, 八九年大學教育資 助委員會開始提供研究經費,……」 醫學院院長李川軍教授在中大度過了 十八個年頭,親身經歷學院的成長。 快將退休了,他對中大醫學院的發展,有甚麼看法呢? 年 青 進 取 以 培 育 「 文 明 」 醫 生 為 己 任 李教授認為,新學院最突出之處就是年青,想法比較進取,制肘較 少,能夠適應世界醫學發展的潮流方向。舊式的醫學院只分內科及外科 兩大系,而新的潮流是把大系拆散,以應付新的專科分科;如化學病理 學系、腫瘤學系等,是舊式醫學院沒有的。他欣幸學院自成立之初,同 人便齊心協力,呈現朝氣勃勃的精神面貌,加上當時十多個學系的系主 任分別來自澳洲、美國、英國等地,帶來了各方面的先進經驗和資料, 因此學院很快便上了軌道。 他說,醫學院課程的大方向,是培育有教養的人,要求學生不單掌 李川軍教授 中文犬學校刊 一九九九年春‧夏 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