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85

校外進修學院——大學的另一條臂膀 訪新任校外進修學院院長尹葉芊芊博士 「我的目標是使校外進修學院的學術水準等同於大學其他學院, 經得起相類課程的評核考驗,改變社會人士認爲它只是 提供普通短期課程或興趣課程的看法。」 二月一日出任校外進修學院院長的尹葉芊芊博士説。 尹博士早年於培正中學及拔萃女書 院就讀,後負笈美國西雅圖太平洋大 學,主修物理化學及數學。其後轉往加 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深造生物物理學,七 二年獲頒哲學博士學位。八六年更專程 赴美,於哈佛大學教育學硏究院進修, 取得終身教育管理文憑。 尹博士曾先後於西安大略大學及美 國新奧爾良杜蘭醫學院任生物物理助 教、導師及實驗室主管。她於七九年回 港,隨即加入浸會學院(現浸會大學), 任校長特別助理,未幾轉而統籌該校的 國際初級大學課程,並兼任基礎課程部 助理總監及化學系講師。兩年後,尹博 士離港赴澳門居住,受聘爲東亞大學(現 澳門大學)預科學院首任學務長,後晉升 爲預科學院副院長。八三年,她重投浸 會學院,出任校外進修部總監,該部發 展迅速,八九年升格爲持續進修學院, 尹博士主持學院工作直至到中大履新。 多年來累積了豐富的成人教育管理經 驗。 從理科轉往持續教育的道路 尹博士唸理科出身,畢業後第一份 工作也是教授自然科學,爲何回港後卻 轉向大學行政及持續教育發展?她笑 說:「七九年我隨丈夫回港,是因爲他要 在這裏傳道,未想到會長時間逗留。那 時全港只有中大提供一科生物物理學, 適合自己的教席不多;剛巧浸會學院聘 請校長特別助理,便嘗試應徵。」後來, 也是爲了尹先生傳道的關係,尹博士隨 他去了澳門,然後又回香港。 尹博士其實十分喜歡教學,因爲可 即時知道學生反應,又可看著他們成 長,滿足感很大。然而在無心插柳的情 況下投身持續教育,竟不知不覺間對這 工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她解釋,主理持 續教育,要先分析可供利用的資源,再 草擬計劃。計劃成功,協助有志者進 修,滿足感一樣 大。「最初我也擠 時間於晚間任教, 希望保持與學生接 觸。可惜,後來事 務太多,只好放 棄。」 喜愛新挑戰 經過十多年努 力耕耘,尹博士把 浸會校外進修部由 一個小部門,發展成與其他五個學院並 列的學院,爲何離開呢?「我愛接受新挑 戰,喜歡當開荒牛。浸會持續進修學院 現已上了軌道,工作也變得有規律,不 期令我感到有點沉悶,剛好中大又招聘 校外進修學院院長,於是便決定轉換環 境。中大校外進修部雖不是本港最早成 立的同類持續教育中心,但向居領導地 位;它最先開辦報紙和電視課程。」 除了工作,尹博士最愛閱讀。惟工 作需要,近年已較少涉獵自然科學,反 而多看關於管理、行政及教育方面的書 籍;而每遇有參考價値的英文資料,更 會把它翻譯成中文,以備每年一度的西 北高幹管理學會會議期間,公諸國內同 好。 發展方向與計劃 尹博士參與籌劃、管理和發展成人 及持續教育的工作多年,經驗告訴她, 校外進修學院的功能和職責其實與大學 其他學院沒有兩樣,只是前者學生年齡 稍長,且求學方式及時間不同。「校外進 修學院應是大學的另一條臂膀,反映大 學的教學及科研力量。」她說。 尹博士深信校外進修學院未來會有 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爲面對廿一世紀來 臨,人們不會滿足於只擁有某一方面的 專業知識,他們希望具備多方面知識, 對再培訓要求殷切。另一方面,理工和 城市理工升格爲大學後,專科和職業訓 練學額隨而減少,校外進修學院可開辦 該類課程,擴大服務範圍。 尹博士在上任前已翻閱資料,了解 本校及校外進修學院的架構和運作。履 新後,她積極與大學主管人員會面,淸 楚確定校外進修學院的目 標及應如何配合大學發展 的步伐。她將仔細分析有 關資料,並與院內同事討 論,再提出發展計劃。尹 博士最遲會在四月初擬就 首份計劃書,配合提交財 政預算的時間表。 雖然暫時未有具體發 展計劃,但她希望學院能 根據資源,逐步提供多些 如會計、健康及衞生管 理、工程、護理、藝術、 電訊等課程。她還計劃多 與校內其他學院合辦課 程,充分利用現有的資 源;並加強與本地及海外 學院合作及交流。 尹博士更希望校外進 修學院能盡快遷進沙田校 園,騰出辦公室改作課 室,節省租用課室的開 支。遷址也可改變校內同 人認爲校外進修學院不屬 於中大的感覺。 提供優質服務 近年香港大學及浸會大學積極發展 持續教育,加上公開進修學院的成立, 中大校外進修學院面對競爭壓力是否很 大?尹博士說:「競爭的確存在,而且壓 力越來越大。但,我深信只要我們確保 並不斷提高教學質素,爲社會人士提供 最好的專業教育服務,必可保持競爭 力。」是以,她強調無論是教師資格,教 學質素,以及課程評核標準,校外進修 學院都應與校內其他學院相同。她更期 望大學同人給予該院更多支持,使它不 會孤軍作戰。 陳偉珠 中大通訊 CUHK NEWSLETTER 1.本刊逢四日及十九日出版。 2. 來函或投稿請寄沙田香港中文大學秘書處出版事務處《中大通訊》 編輯部(電話 2609 7297 ,圖文傳眞 2603 6864 ,電子郵遞 pub2@uab.msmail.cuhk.edu.hk )。 3. 投稿者須附眞實姓名、地址及聯絡電話,文章則可用筆名發表。 4. 本刊編輯有權刪改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不欲稿件被刪者請預先聲 明。 5. 本刊所載文章只反映作者之觀點和意見,並不代表校方或本刊立 場。 6. 本刊內容未經編者書面准許,不得轉載。 7. 本刊每期發行三千六百份,免費供校內教職員索閱,部分郵寄本地 教育機構及與大學有關人士。私人索閱,請致函本刊查詢。 1. The Newsletter is published on the 4th and 19th of each month. 2. All contributions and suggestions should be sent to the Editor, CUHK Newsletter, Publication Office, University Secretari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el. 2609 7297; fax. 2603 6864; e-mail pub2@uab.msmail.cuhk.edu.hk ). 3. Contributions should bear the writer's name and contact telephone number, and may be published under pseudonyms. No anonymous letters will be published. 4. The Edi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ject contributions and to edit all articles for reasons of clarity, length or grammar. Those who do not want to have their articles amended should indicate clearly in writing. 5.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CUHK Newslett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versity or the Editor. 6. No part of this newsletter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written consent of the Editor. 7. This publication has a circulation of 3,600 and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staff members of CUHK. Copies are also sent to loc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assoc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Those who wish to be included on the mailing list please contact the Newsletter direct. 截 稿 日 期 Deadlines for Contributions 期數 Issue no. 出版日期 Issue date 截稿日期 Deadline for contributions 86 4.4.96 20.3.96 87 19.4.96 1.4.96 88 4.5.96 22.4.96 89 19.5.96 7.5.96 90 4.6.96 21.5.96 91 19.6.96 4.6.96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事務處出版 編輯:梁其汝 助理編輯:李琪 蔡世彬 陳偉珠 製作:黎寶翠 梅潔媚 Published by the Publication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itor: Amy K.Y. Leung Assistant Editors: Lawrence Choi, Piera Chen, Shalini Bahadur Graphic Designers: Stella P.C. Lai, May K.M. Mui 印刷:鮑思高印刷有限公司 Printing: Don Bosco Printing Co. Ltd. 中大通訊 3 第八十五期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