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35

駐校藝術家主持講座 著名中國畫家王明 明本學年出任中大駐校 藝術家,並於上月二十 六日及二十九日應藝術 系邀請,於誠明館主持 創作心得及示範講座。 王明明祖籍山東, 一九五二年在北京出 生。幼年已展現藝術天 分,求教於李苦禪、吳 作人及張正宇等著名藝 術家。六歲起即屢獲國 際兒童續畫比賽獎項, 譽稱「神童」。文革期間 未能受惠於新式學院教 育,卻自學有成;一九 七三年拜著名人物畫家 盧沉及周思聰為師,並求教於蔣兆和、劉凌滄、姚有多等先生,以結實的 素描根底和大量寫生經驗應用於人物畫創作。八十年代初的畫作《杜甫》和 《招魂》,以史詩方式入畫,表現出其構造畫面之功力;近年則回歸文人畫 意趣,畫農村小景,為古人造像,善以境物襯托,並調和傳統筆墨與抽象 畫元素,富有詩意。 王氏現為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及中國美術協會理 事,曾涉足美國、加拿大、法國、新加坡、日本、韓國、台灣及香港等 地,作寫生、展覽及藝術交流活動,作品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 王明明在講座上即席揮亳 聯合四十二周年院慶 聯合書院上月廿三日慶祝成立四十二周年,舉行生日會, 由(左起)院慶活動籌委主席莊俊榮先生、院長黃鈞堯教 授、校董會副主席暨校友會會長張煌昌博士、香港高等法 院首席法官陳兆愷先生、校董會主席岑才生先生、輔導主 任鄒桂昌教授、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行榕教授和學生會署 理會長陳嘉珩女士主持切餅儀式。其他院慶活動有大笪 地、院慶典禮、聚餐和千人宴等。 崇基四十七周年校慶 崇基學院上月杪舉辦千人宴、嘉年華會、拔河比賽、短劇比 賽、歌唱比賽、烹飪比賽、環校跑等活動慶祝創校四十七周 年。重點活動校慶感恩崇拜於十月三十日舉行,由中央政策 組首席顧問、候任規劃環境地政局局長蕭炯柱先生出任主講 嘉賓。 張偉良的心路歷程 亞特蘭大傷殘人士奧運會劍擊項目四面金牌得主張偉良,本 月三日主持崇基學院「吐露夜話」,以「劍擊‧人生」為題, 與師生分享他任職消防員時因公受傷而致下肢殘障後的心路 歷程。 新任系主任談學系發展(三) 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林怡禮教授 林怡禮教授七十年代初曾在本校教育學院任講師,過去二十多年都在加拿大工 作,但對香港的教育事務依然瞭如指掌,更是香港研究資助局社會科學學科研究 計劃的評審之一。今年他自馬尼托巴省布蘭登大學取得休假,重返中大服務, 出長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 林教授說,香港的大學生人數佔適齡學生人數的百分率,已由 當年他進入香港大學時的百分之二提高至現在的百分之十 八。大學教育普及化對香港社會的整體發展有利。香港 近年倡議的教育改革與西方的相若,而香港的教育研 究經費充裕(起碼比加拿大的多),這些都鼓勵香港 的教育學科講師開展研究。 他又說,中大的師訓課程是跨學系的,以學 院為本;這樣的安排對教師的研究工作和學生的 學習都有利,因為教育範疇是環環相扣的,不可 能只顧行政便利而忽略了課程的發展,也不可能 偏重輔導而忽視了教學的進度。 林教授未來兩年的工作目標是提高學系的國 際聲譽。他現已著手重組學系的課程,裁去重覆 的內容,著重碩士和博士課程的銜接,並會加入 校長實習科。他說:「校長是孤單的行業,遇上難 題時,最佳的求助途徑是大學的教育學院。」所 以,在職訓練對有上進心的校長是很重要的;而有志當校 長的教師更需要接受培訓,因為教師和校長根本是不同的專業, 成功的教師並不一定可以成為成功的校長。成功的校長必須懂得對症下藥,從不 同角度審視和處理學校事務,徹底解決問題。例如排解了學生之間的爭執後,仍要了 解事件起因;調查和解決問題是群體的工作,涉及班主任、輔導主任、家長、其他教 師和學生,甚至校外人士;找到了原因便要著手根治,否則問題必會復發,甚或擴 大。林教授指出,社會越複雜,帶給學校的問題便越多。 林教授的第二項計劃,是積極與加拿大和澳洲等地的大學商討互相認可學分的事 宜,加強院校的交流,讓研究生汲取各校所長。 另外,林教授會為年資較淺的同事提供更多支援,旨在增加他們申請研究經費的 成功率,以及文章獲國際學報刊登的機會。而由他主編的《加拿大及國際教育》英文期 刊,將會交予香港教育研究所出版。 他又構思在香港的中學推行義務英語教師計劃,由布蘭登大學派遣研究生來港實 習八週,指導中學生的英語。他接觸過的中學校長都渴望計劃得以落實,讓高質素的 外國教育專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林教授表示,能否成事,還須跟布蘭登大學的教 育學院院長詳細洽談,並且要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支持。 物理系 劉煥明教授 劉煥明教授強調,他之所以獲委 為物理系系主任,是由於校長想多一 些教師有機會為學系服務。劉教授 表示,前任系主任賴漢明教授任內 的表現很出色,他希望可以在賴教 授建立的穩固基礎上,帶領該系 有進一步的發展。 他說,教師的責任是釋發學生 的潛能,使他們畢業時有所增值。 政府要提高社會的文化水平,普及 教育是必然的路向,大學須與社會發 展的步伐配合,採取相應的行動。譬 如社會需要高新科技人才以發展科技工 業,該系即增設應用物理組和電算物理組, 以及材料科學學士學位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 要將抽象的基礎知識與具體的經驗知識聯繫起來,讓學生 容易吸收;為此他們成立了多媒體教學實驗室,又修訂課 程,並將增設暑期實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劉教授的工作目標有三:(一)進一步增加系內教師的「活 躍研究人員」百分比至九成以上;(二)提高行政效率,並以「責任 一信任」的原則將工作交由同事處理;(三)積極開源,主要對象為工 業界和政府工業署。 劉教授表示,他去年回港為母校中大建立材料科學學士學位課程,擔任該課程的 學科主任,發覺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空間比他想像的為大。例如他已徵得二十五家廠 商的贊助和支持,協助中大在材料科學的發展。總結過去一年,他從政府、中大和工 業界得到的教學和研究資助就超過二千萬元。最令他鼓舞的是,今年收錄的首屆材料 科學學生的質素很高,他有信心能把課程搞好。 劉教授展望材料科學未來的發展,有意加強材料科學學士學位課程的工程學範 疇,並期望可於三年後增設研究院課程。他補充說:「設立有關的研究院課程,對統 籌和行政管理有好處,但並不急於推行,因為中大根本已有研究生跟隨教師從事材料 科學的研究,實質比課程名稱更重要。」 他最後表示,會繼續加強宣傳物理系的教研內容和成果。向中學生宣傳的渠道有 開放日、理學院《攀登》雜誌、暑假營,以及到中學推介等,這方面的工作已交由系內 的收生委員會負責,而他則會主力與廠商聯繫,尋求與工業界的合作,閱拓物理與材 料科學的教學和應用研究新方向。 蔡世彬 中大通訊 3 第一三五期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