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40

科學新知 査探細胞基因變異特性: 開闢治癌新路向 機緣巧合 化學病理學系林青雲教授形容 他的發現是機緣巧合。九五年年底, 他與三藩市加州大學三名研究人員 商討皮膚癌的研究計劃,剛好全美 頂尖的生物科技公司 Genetech 確定了一個新基因——圓滑蛋白 (Smoothened ) —的 DNA 序列,於 是三方合作,由林教授和三藩市加大 的研究員負責探討圓滑蛋白是不是會 導致癌症。 從皮膚癌著手 林教授表示,全球每年有超過 一百萬宗基底細胞瘤(一種常見的皮 膚癌)新症,威爾斯親王醫院則每年 錄得三百宗,並有上升趨勢。這種腫 瘤生長緩慢‘很少轉移或致命‘但會 破壞身體的組織,後果會很嚴重。基 底細胞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外科切 除,但由於很難完全清除,復發便很 普遍。這種癌症以散發性腫瘤表現出 來,膚色淺的年長者最易患上。 研究小組於是 從散發性基底細胞 瘤病例著手,鑑定 了圓滑蛋白的一種 活化突變,可令致 圓滑蛋白基因變為 腫瘤基因,最終衍 生基底細胞瘤。研 究結果已於去年在 《自然》科學期刊中發表。 基因突變引致癌症 取得初步成功,研究小組推論這種基因 突變也可能引致其他癌症。他們刻意選擇髓 母細胞瘤作進一步研究,因為它於腦部出 現,屬內在癌症,患者又以兒童為主,種種 現象都與基底細胞瘤剛好相反。 結果,他們於髓母細胞瘤中再次發現這 種基因突變,顯示它有廣泛性,並可能與其 他癌症有關。 治癌新方向 林教授說,研究結果昭示了診斷和治療 癌症的新方向一從基因著手。 他解釋,未來只要抽血檢驗基因,便可 知道人體是否存有癌細胞,及早以 藥物控制圓滑蛋白基因,使它變得 不活躍,即可有效治療基底細胞 瘤、髓母細胞瘤,甚或其他癌症。 失望與興奮 林教授表白,這項研究的難 度,在於開始時根本不認識這個新 基因,在完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 一切都得走著瞧。「做了二十個基底細胞瘤樣 本測試仍未有頭緒時,我曾經考慮要不要繼 續下去。」他說:「那時很失望,情緒也有波 動。」他們作跟進研究時,三藩市加大的夥 伴在三十個髓母細胞瘤樣本中未能找到圓滑 蛋白的變異,要放棄之際,林教授卻在香港 的樣本中找到了,「那一刻的心情最興奮,並 即時如釋重負。」他說。 深入硏究 結果三月發表 研究有成,林教授去年又取得大學直接 撥款九萬七千多元,進一步研究華人的基底 細胞瘤和髓母細胞瘤與圓滑蛋白突變的關 係,結果將於三月發表。 陳偉珠 林青雲教授在本校習醫,九一年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其後 分別於九四、九七及九八年獲授澳洲臨床生化學專科學院院士、 澳洲皇家病理科醫學院榮授院士及香港病理學專科學院院士。林 教授曾任瑪嘉烈醫院病理科醫生,九五年加入中大為化學病理學 系助理教授。圖為林教授與研究小組成員湯瑞芬女士。 顯微鏡下的基底細胞瘤 崇基推出「優質活動獎勵計劃」 鼓勵學生舉辦創新活動 崇基學院去年十月推出「優質活動獎勵計劃」,資助學 生多舉辦和參與課外活動,藉以豐富非形式教育,增 加書院活力和學生的歸屬感。 屬會活動受資源限制 這個計劃的構思來自崇基學院輔導主任張越華教授。他 說:「根據我們的觀察,學生組織的發展並不興旺,特別是 一些屬會。它們主辦活動的數量和規模也都有限,主要原因 是經費不足。大學雖然設有學生活動基金,資助各類已註冊 的學生組織,但該基金每年分撥予書院的經費只有約十二萬 元,逐一分配予各屬會、院系會、級社、走讀生舍堂、學生 會等,每個會通常只得一千多元,最多的亦不過數千元,實 不足以讓他們籌辦大型的活動。」不少學生也曾向他反映經 費不足的困難和影響。 因此,張教授便向書院建議設立一個獎勵計劃,提供額 外資源資助學生舉辦課外活動。 資助具規模及創意的活動 甚麼才是「優質活動」呢?張教授解釋,優質活動的標準是「活動必須有創意和具規模的, 能讓越多學生參加越好,並能有助書院達至非形式教育的目標。」 崇基學院已經成立了一個評審小組,甄選學生的申請。小組由張教授任主席,成員包括書 院院務室主任、獎助學金及獎狀委員會和綜合基本課程委員會代表各一名。 該計劃每年九月及三月接受申請,資助金額由五千至二萬元不等。所有隸屬崇基的學生組 織都可申請;該院學生也可以個人名義聯名申請。 學生受惠 書院獲益 張教授表示,該計劃的資助範圍和金額都較大,並且不局限於已註冊的學生組織,可彌補 大學學生活動基金的不足,更可激勵學生的創意,舉辦大型的活動,從中學習策劃、組織、管 理、評估、宣傳等技巧;而書院的生活也會更熱鬧和多姿多采,學生的歸屬感也就更大了。 該院在去年十月底的感恩崇拜才宣布推出獎勵計劃,剛巧又碰上期中考,學生專注溫習, 申請資助的只有崇基扶輪青年服務團。考試結束後,已陸續有屬會申請資助,其中兩項申請獲 接納:日本研究學系的日本文化節和「崇基歌唱比賽 98」。 前者已於上月杪舉行,後者的決 賽日期為本月十一日。 張教授又積極與一些屬會聯絡,介紹計劃的細則,鼓勵它們策劃優質活動,例如由國術會 推廣國術的精神及其與文化和健康的關係,國樂會在未圓湖舉辦午間中樂欣賞會。 張教授說:「院方尚未設定優質活動獎勵計劃每年的撥款額,要視乎申請情況再作決定。」 他期望在不久的將來,校園會有更多意念新穎的大型學生活動。 陳偉珠 張越華教授 首個獲資助的優質活動 「要是沒有優質活動獎勵計劃的資助,恐怕我 們這次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交流活動要流產 了。」崇基扶輪青年服務團國際服務部負責人趙 美玲(工商管理學院二年級生)說。 扶輪青年服務團每年暑期都會接待海外的扶 青團,並於年底往海外交流。他們計劃了於去年 底至今年初探訪星馬的扶青團,並以教育制度和 環保為交流主題,但報名者寥寥可數。 趙美玲說:「雖然這項活動很有意義,但因 團費要四千二百元,並不便宜,且當時亦有其他 學會舉辦類似的活動,目的地也是星馬。」反應 不理想,她正擔心可否成行之際,崇基學院推出優質活動獎勵計劃,他們便向院方申請,得到 二萬元的資助,使參加者的團費可便宜七百元,「同學負擔得來,三十個名額沒多久便爆滿 了。」 探訪新加坡痳瘋復康中心 中大通訊 CUHK NEWSLETTER 網址 website http://www.cuhk.edu.hk/puo / 1. 本刊逢四日及十九日出版。 2. 來函或投稿請寄沙田香港中文大學秘書處出版事務處《中大通訊》 編輯部(電話 2 6 0 9 8 5 8 4 ,圖文傳真 2 6 0 3 6 8 6 4, 電子郵遞 pub2@uab.msmail.cuhk.edu.hk )。 3. 投稿者須附真實姓名、地址及聯絡電話,文章則可用筆名發表。 4. 編輯有權刪改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不欲稿件被刪者請預先聲明。 5. 本刊所載文章只反映作者之觀點和意見,並不代表校方或本刊立場。 6. 所有內容未經編者書面准許,不得轉載。 7. 本刊每期發行三千八百份,免費供校內教職員索閱,部分郵寄本地教 育機構及與大學有關人士。私人索閱,請致函本刊查詢。 1. The Newsletter is published on the 4th and 19th of each month. 2. All contributions and suggestions should be sent to the Editor, CUHK Newsletter, Publication Office, University Secretari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el. 2609 8584; fax. 2603 6864; e-mail pub2@uab.msmail.cuhk.edu.hk) . 3. Contributions should bear the writer's name and contact telephone number, and may be published under pseudonyms. No anonymous letters will be published. 4. The Edi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ject contributions and to edit all articles without notice for reasons of clarity, length or grammar. Those who do not want to have their articles amended should indicate clearly in writing. 5.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CUHK Newslett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versity or the Editor. 6. No part of this newsletter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written consent of the Editor. 7. This publication has a circulation of 3,800 and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staff members of CUHK. Copies are also sent to loc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assoc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Those who wish to be included on the mailing list please contact the Newsletter direct. 截稿日期 Deadlines for Contributions 期數 Issue no. 出版日期 Issue date 截稿日期 Deadline for contributions 141 4.3.99 10.2.99 142 19.3.99 3.3.99 143 4.4.99 17.3.99 144 19.4.99 30.3.99 145 4.5.99 16.4.99 146 19.5.99 3.5.99 147 4.6.99 19.5.99 148 19.6.99 3.6.99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事務處出版 編輯:梁其汝 助理編輯:蔡世彬 李琪 陳偉珠 製作:梅潔媚 Published by the Publication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ditor: Amy K.Y. Leung Assistant Editors: Piera Chen, Lawrence Choi Graphic Designer: May Mui 印刷:鮑思高印刷有限公司 Printing: Don Bosco Printing Co. Ltd. 中大通訊 第一四零期 一九九九年二月四日 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