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67

香港及珠三角的發展與合作 聯合書院與地理系上月廿三及 廿四日在祖堯堂合辦「香港及珠江 三角洲之資源管理、都市化及管治 問題國際工作坊」,與會者五十多 人,來自香港、內地、美國及德國 等地。經濟學系宋恩榮教授任嘉賓 講者,論述香港及珠江三角洲的經 濟整合。 會議開幕禮由中央政策組首席 顧問鄭維健博士(左二)、中大署理 校長楊綱凱教授(右一)、聯合書院 校董會主席岑才生先生(右二)及聯 合書院院長黃鈞堯教授(左一)主 持。 香港社會福利的發展 社 會 工 作 學 系 上 月 三 十及卅一日在人文館一一五 室主辦「邁進新世紀:香港 社會福利的新發展」學術研 討會,集合二十多名學者、 專家和社會工作者,一起討 論本港社會福利的發展和研 究進展。 會 議 為 新 亞 書 院 五 十 周年紀念活動之一。 二百名本科生到內地實習 二百名參與「中國就業發展獎勵計劃」的本科生,本月初赴北京、上海及廣州的國 營企業及中外合資機構學習。 該計劃本年續獲北京市及上海市教委大力協助,安排中大生到國營機構實習。其 他參與計劃的中外機構三十多間,包括萬國寶通銀行、港龍航空、恒生銀行 、 I n t e l China Research C e n t r e 、 中華煤氣、太古方糖、沙龍攝影等。 參與計劃的學生上月廿四日在李冠春堂誓師出發,並向上海市和北京市教委,以 及資助該計劃的匯豐銀行慈善基金和利銘澤黃瑤璧慈善基金致謝。 社會學系鼓勵中學生探討社會問題 社會學系第三屆「社會專題報告比 賽」頒獎禮於上月二十七日舉行,冠軍及 季軍俱由聖保羅男女中學奪得,亞軍是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賽事專為曾參 加社會學系「社會研究入門」講座的預科 生而設,以加強他們的學習效果。 本屆共有十四隊參賽,研究題目包 括 香 港 的 新 聞 報 導 水 準 、 濫 用 綜 援 問 題、興建迪士尼樂園的是是非非、社會 存在的歧視情況、對資訊科技掌握的差 異、舊區重建、人口老化等。比賽獲聯 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贊助。 宗教權威雲集中大 論述宗教與中國社會 本校宗教系和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 究中心,以及法國遠東學院於五月廿九 日至六月二日在祖堯堂合辦「宗教與中國社 會——研究領域的轉變、啟迪與中國文化」國 際研討會。七十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在 會上發表論文及交流,其中不乏研究中國宗 教的權威,此次會議更是宗教學界的盛事。 宗教系系主任吳梓明教授特為《中大通訊》邀 請四位著名學者作了專訪,論述會議的意義 和展望中國宗教研究的發展。他們是天津歷 史研究所李世瑜教授、台灣清華大學王秋桂 教授、加拿大卑詩省大學亞洲研究系歐大年 教授( Prof. Dan Overmyer ) 及牛津大學杜德橋 教授( Prof. Glen Dudbridge ) 。 硏討會的意義 歐大年教授指出,過去研究中國文化都 是從政治、思想或哲學角度出發,可是,宗 教的傳統、儀式和信仰也是中國文化非常重 要的表現,假如不作研究,便無法徹底了解 中國文化。所以,是次會議不只是宗教研 究,也是對中國文化的重新理解。 李世瑜教授認為,會上發表的論文,展 示了近數十年來與中國社會有關的宗教學研 究成果,也為廿一世紀的宗教研究開闢了新 的領域、新的課題和新的研究方法。 中國宗教與生活關係密切 中國政府目前只承認五大宗教:基督 教、天主教、佛教、道教及伊斯蘭教,因此 研究中國宗教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定義甚 麼是宗教。杜德橋教授表示,從五大宗教去 研究中國宗教,是從上往下看,即由政府的 角度出發;但學術研究應從多角度去理解和 分析,也須從下往上看,這亦正是此次會議 其中一個特點。他說:「宗教活動是跟生活 分不開的:經濟、親屬關係,甚至是吃飯, 都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 王秋桂教授則補充,「宗教」一詞是外 來語,若以從上而下的觀念,抽離實際生活 去看中國宗教,是看不到真相的。 歐教授亦說,中國民間信仰注重儀式, 平常雖然不稱之為宗教,但地方的傳統儀式 本身其實就是一種信仰——相信神靈可助人 解決生活的問題。 李教授解釋說:「宗教活動在內地受政 府的宗教局管轄,從修葺廟宇,培養接班 人,保障神職人員和學員的生活,以至開設 學院從事研究等,都由宗教局負責。由於所 需經費龐大,不能把所有宗教都納入其管轄 範圍之內。」 中國宗教硏究的新發展 談到中國宗教研究的未來發展,歐教授 認為,現代中國文化範疇的一大改變,就是 客觀和科學性的研究越來越多,內地學術界 對宗教的研究在九十年代開始發展非常快, 已有不少從事民間信仰和教派的研究。他 說:「我已收集了五十多本關於這些方面研 究的書籍。」 王教授表示,是次會議有別於過去,討 論課題不只是從上而下的大問題,也有從很 小的村子論起,這是很大的進步,因為中國 民間的風俗及語言等,各個村子都不同,不 從小地方開始,概念便很模糊。他又指出, 要全面地研究中國宗教,必須與民族音樂學 家、美術學家、考古學家等緊密合作,才能 開拓中國宗教研究的新局面。 李教授說,中國歷代都有研究宗教,並 取得重要的成果,傳統的研究方法仍然有 用,但最重要的,是必須接受和吸收外國的 方法論。他研究數十年的親身體驗是:要進 得去——要深入,還要出得來——客觀地看 問題。 至於中外學者配合推進研究的問題,杜 教授認為,外國學者在了解中國的宗教時, 不免會遇到諸如與地方幹部溝通困難等條件 限制,而內地學者看問題的角度又會受環境 的制肘,最理想是國內外同行一起參加實地 調查及共同撰寫報告,這樣,看到的問題會 較豐富,寫出的結果也較有價值。 歐教授曾在中大任教兩年,他覺得在香 港討論宗教是完全自由的,而中大的宗教系 及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可成為內地與外 國學者交流的中心,應當舉辦更多學術活 動,集合各地學者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課題。 此外,台灣近年研究宗教史進步很快,中大 也應多開展兩岸學者的交流活動。 最後,吳梓明教授補充,中大是學術自 由的地方,對宗教的態度亦十分開放,也經 常從事田野調查,極適合開展中國宗教研 究。他透露,中大已在培訓這方面的內地學 生;目前有四名本已是副教授的學者,由於 在內地找不到理想的學院研究中國宗教,而 前來中大修讀博士課程。他期望將來可邀請 更多內地、台灣及外國學者共同研究和交 流,推動有關中國宗教的研究。 李琪 左起:王秋桂教授、杜德橋教授、吳梓明教授、李世瑜教授及歐大年教授 中大通訊 3 第一六七期 二 零 零 零 年 六 月 十 九 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