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80

硏究簡介 Q 嘜軟件試驗 為中小學教育軟件提供評核參考 在這個資訊年代,利用電腦和多媒 體教學愈來愈普遍,教學軟件亦隨之倍 增。這便出現如何選擇合適軟件的問題 了。到底哪些軟件才是優質的?過去, 香港一直沒有相關的研究,直至三年 前,本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簡永基 教授才打破僵局,設計評核準則,協助 中小學教師選擇優良的教育軟件。 制訂本地評核軟件的依據 簡教授說:「外國生產的軟件,不一 定適合本地使用;而一九九八年以前本 地生產的教育軟件,數量甚少,素質也 良莠不齊,大部分都不過是書籍和補充 練習的電子版,所以鮮有人研究軟件素 質和評核準則。」他後來向優質教育基金 申請了一百四十萬元的資助,進行「香港 優質教育 Q嘜 軟件試驗計劃」,旨在通過 搜集及評核各地的教育軟件,設計一套 完善的評核方案,供本地學校或個別人 士選購教育軟件時參考,並可作為教育 軟件出版商開發新產品的準則。他又邀 請了香港教育學院的教師、中學校長、華 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及電腦專 才擔任該計劃的顧問,廣納各方意見。 集中硏究中小學教育軟件 由於經費所限,簡教授集中研究小 一至中七的中、英、數及科學四科的軟 件。他先從購自美國、加拿大、台灣、 新加坡、內地及香港的軟件中,篩選出 一百套,然後有系統地將有關資料分門 別類,建成教育軟件資料庫,內容包括 軟件基本資料(名稱、出版商、版本、出 版日期及載體形式)、教育資料(適用科 目、年級、年齡、類型、使用的語言及 文字)、軟硬件資料(系統需求、中文系 統應用)及其他資料(軟件說明、應用建 議及價格)。 其後,他邀請了二十多名中小學教 師參與初評,收集他們對軟件的內容、 目標、教學設計、多媒體及互動性、用 戶界面、設計特色等意見,又舉辦了交 流會,邀請其他教師及軟件出版商發表 意見,從而制訂評核準則的初稿。 反覆測試確保客觀 確定了初稿後,簡教授再邀請教師 和軟件出版商就初稿發表看法,另舉辦 工作坊供他們試用軟件,並按該份評核 準則評分。 顧問團根據交流會和工作坊所得的 評語,修定了評核準則,再進行多次實 踐和測試,包括邀請現職教師及教院學 生(未來教師)利用修訂後的評核準則’ 分別評定該一百套軟件,又把軟件安裝 在不同的學校,邀請五十多名中小學生 (實際用家)根據同一套準則來評分。 最後,研究人員整理、統計及總結 試用者的意見,對評核準則作最後修 訂,並在一百套軟件中選出十八套優質 和四十五套良好的軟件。簡教授強調, 由於他們選取了這一百套軟件進行評核 後,新的軟件不斷面世,而且外間亦有 不同的評核準則,所以,他們的研究結 果只可作為評核案例,用以參考,而不 應視作軟件素質的絕對評分。 評核準則 三大要素 簡教授等制定的評核準則分為必 備、教育和技術三大項。「必備」是指軟 件能否配合本港教學及學習的特質,「教 育」是軟件能否給予用者教育的動力, 「技術」則是軟件能否巧妙地應用資訊科 技去加強其教育效果。 為方便用家評分,三個主項下設操 作、互動性、界面等子項,並編製成「軟 件評核表格」。評分則由一至五分不等。 表格又預留空位,讓用家填寫意見。計 算用家對個別子項的評分,便可得出三 大主項的個別平均分,而它們的總平均 分就是軟件素質的最終評分。根據這個 評分,軟件劃分為不建議使用、適用、 良好和優質四級。若軟件的「必備」項目 平均分不合格,絕不能取得良好或優質 的評級。 尚待改善 本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的資訊 科技培訓中心,為教育署開設的教師資 訊科技培訓課程,正採用該套準則講解 如何評核教育軟件。簡教授已把評核的 準則和表格上網 ( http://qmark.cse.cuhk.edu. hk/) ,供各界人士使用和批評。 整個研究計劃的最大困難是,很難 找到足夠的教師試用和評核軟件。簡教 授說:「香港的中小學教師工作很忙碌, 難以抽空參與,更麻煩的是,懂得使用 軟件的教師不多,有些更頗抗拒採用資 訊科技。」 此外,資源及時間不足,局限了樣 本數目,「所以,這個計劃只能算是先導 計劃,加上軟件不斷改變,這套評核準 則也須不斷調整」。他說:「我們的計劃 名稱是 『Q嘜 軟件試驗計劃』,就像軟件的 1.0版本,尚在實踐的階段,仍然有待改 善。」 簡教授表示,希望該試驗計劃能激 發教育、電腦、科技等界別人士正視教 育軟件的素質,並對各種教育軟件多加 評審,從而促使軟件出版商提升產品素 質,促進本地的教育和科技應用。 陳偉珠 新書 藝術系 《香港視覺藝術年鑑1999》 此書由香港藝術發展局委託製作、藝術系出版, 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本有關本地視覺藝術的年鑑,編 者為陳育強教授和莫家良教授。 全書分為「專題論述」和「視藝記事」兩部分。「專題 論述」的文章涵蓋了文化政策與環境、藝術博物館、展 覽空間、水墨畫、書法、裝置、設計、藝術史研究等 課題,從多元角度探討香港視藝的發展。 「視藝記事」特別採用分類而順時序的匯編方法, 便於檢索和條分縷析。子項包括「公眾議題」、「藝術展 覽」、「藝術講座研討會」、「藝術獎項」、「藝術交流」、 「藝術拍賣」、「藝術教育」和「藝術論著」,巨細無遺地 整理及存錄各種視藝活動。 年鑑具有保存資料、整理歷史檔案的功能,有利後學檢索、分析和運用資料。此 書資料客觀而全面,清晰展示藝壇面貌,為今日的藝術成果留下有力見證,並為香港 藝術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獻依據。 國際統一書號 962-85210-6-3 ,平裝本,三百六十一頁(三十餘萬字、彩圖五百廿五 幀),二百港元。 香港亞太硏究所 研究專論第——四號 《香港與亞太區域發展:民意的探討》 這專論由楊汝萬和王家英合著,他們根據一項電話調查結 果,分析了香港市民對於亞太區發展、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香港 與亞太區的關係的態度,從而發現:(一)市民多認為亞太區內成 員之間的競爭性遠高於互補性,但對經濟及政治前景還是頗為樂 觀,並認為亞太區極可能在本世紀領導全球發展。(二)市民對亞 太經濟合作組織感到陌生和模糊,但仍有頗多人相信該組織可促 進亞太區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交流和兩岸三地的交流互動。(三)市民對香港 在亞太區的未來地位則稍感悲觀,並特別感受到同屬城邦經濟的新加坡的強烈競爭威 脅;中國不僅是香港在亞太區內最具競爭力的對手,也是對香港經濟幫助最大者。對 於香港的優勢,市民認為在於其金融體制健全,中港靠近且關係密切,香港人靈活拼 搏和資訊交通發達;而弱勢則在於人才不足和人口素質下降,政治和社會矛盾太多, 生產成本太高和高科技發展落後。他們建議香港政府應加強人才的培訓和吸納,加強 高科技發展,加強香港的宣傳和對外聯繫,以及增進社會政治和諧。(四)交叉分析顯 示,香港的中堅分子,亦即是年齡介乎卅一至五十歲、擁有較高學歷和收入的人士 , 對香港存有較強烈的危機意識。 國際統一書號 962-441-114-X ,平裝本,二十七頁,十五港元。 中大通訊 3 第一八零期 二零零一年三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