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59

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的願景 中 文大學去年獲政府支持設立法律學院,使中大成為一所更完整的研究型綜合大學。校方已成立法 律學院執行委員會,由楊鐵樑爵士出任委員會主席、梁定邦博士出任副主席,廖柏偉教授為委員 會第三位成員,領導學院的發展。《中大通訊》訪問了委員會三位成員。 培育具多方面才能的法律人才 訪問楊鐵樑爵士那個下午,他正在金鐘紅十字會總部準備董事會的議程。楊爵士很健談,從 下午四時一直談到五時十分,興致極高。要不是趕著開會,還可以繼續下去。 中文大學的老朋友 七十五歲的楊爵士精神飽滿,一開 始便說:「我可是中大的老朋友呢!」他 一九七六年起擔任崇基校董,並代表崇 基加入中大校董會,至一九七八年十二 月。楊爵士是廣東人,在上海長大,曾 在以法律系聞名全國的東吳大學唸了三 年法律,而東吳是基督教大學。「我和 崇基的淵源應該和東吳無關。可能是香 港聖公會的何明華會督建議我出任崇基 校董的,但我記不起來了。那時候我是 聖約翰座堂的議會委員。」 八十年代中期,中國的開放改革開 始不久,楊爵士與中大政政系的法律學 者一起組織「中國法制研究計劃協調委 員會」,他任主席,翁松燃教授任秘 書,致力推動兩岸三地法律界的交流, 以加深了解中國憲法和法制。委員會每 年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匯聚了海外內學術 界和法律界精英,開創了同類交流的先 河。計劃更因楊爵士的關係,得到偉倫 基金會等大力支持,贊助學 術活動及出版論文集。 楊爵士於一九八四年獲 中大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 位。 法 官 生 涯 領 導 改 革 一九四九年,楊爵士大學尚未畢業 便要南下香港。「當時很彷徨。在港大 待了一段日子後,決定到倫敦大學繼續 唸法律。我並非立志當律師或是法官, 只是覺得法律知識有助我將來返國從事 公職。」 楊爵士取得專業資格後,一九五六 年回港,加入港府的司法部門,由裁判 司做起,到八八年升任首席大法官,是 香港歷史上首位華人擔任這個重要職 位。他在九六年從這個職位退下,參選 特區首屆行政長官。他豁達地語帶自嘲 笑著說:「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真 是幸運得很呢!」 四十年的法官生涯裡,楊爵士對三 件事印象最深刻。第一件是語文的問 題。香港司法部門受英國文化影響極 深,中文向無地位。九七回歸是很大很 大的轉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法庭使 用中文。楊爵士和他的同事費盡心機, 先以地方法院做試點,終於在一九九五 年首次用中文審案,後來漸漸擴展到高 等法院,效果很好。現在用中文審案已 經沒有甚麼稀奇了。 其次是要羅致人才出任法官,特別 是高等法院的法官,以確保司法的獨立 性和水準。楊爵士指出:「私人執業和 當法官的收入相差太遠了。況且不是每 個人都有當法官的脾性、修養和品 質。」楊爵士為此絞盡腦汁,包括擴大 「暫委」制度和用更多短期合約,讓雙方 互相觀察和考慮。 第三就是司法部門的全盤現代化和 科技化。法庭和法官非常保守,也最講 傳統,不少法官著重手書,不用打字 機,莫說電腦。但最後勝利的還是科 技。改革的結果是大大改善了行政效 率。楊大法官見到律師可以即時跨洋討 論,證人可以跨洋即時作證,嘆為觀 止,極感欣慰! 古 道 熱 腸 服 務 社 會 法庭以外的楊爵士,是一個古道熱 腸,喜歡參加義務工作的人,曾擔任多 項公職,現在是香港紅十字會的主席,以 及香港青年協會的贊助人,又忙於教導 年輕人學習英文和西方禮儀,常常可於 香港電台聽到他的聲音,在網上或者報 章上讀到他寫的關於英語的趣味小品。 楊爵士在上海隐中文小學,後來轉 升英文中學,開始時很吃力,苦讀後, 慢慢習慣了。「我喜歡看書,家裡書架 上有甚麼就看甚麼。遇到有生字不認識 也並非逐個字去查,總之大致上了解, 讀得過去就是了。」他認為必須培養閱 讀的興趣和習慣,多讀多寫多講多聽, 永遠是學好語文的不二法門。「動機也 很重要。時下一些年輕人就是缺乏動 機;他們似乎不介意找不到理想的工 作,也不介意原地踏步,無論品味、能 力、視野都沒有提升。這真有點可惜。」 義助中大 楊爵士參與籌劃中大法律學院,是 義助中大。他已慨允出任法律學院執行 委員會主席,與梁定邦博士和廖柏偉教 授一起領導新學院,並履行院務會和院 長的職責。校方對此極為感激,亦深慶 得人。楊爵士經驗豐富,在法律界德高 望重,在他領導下,法律學院根基穩 固,茁壯發展,定必可期。「我很高興 知道學院重視中國法律,那是很重要 的,希望學院日後可於這個範圍多作貢 獻。我更希望學院能秉承中大重視通識 的傳統,盡量善用這個多元化的校園環 境,去培育見多識廣的法律人才。只懂 得從法律觀點去看事情是太狹隘了。香 港需要的並非熟讀條文的法律技術人員 (legal technicians) ;而是明白事理、有 人文修養和多方面才能的法律人才 (all - rounded lawyers) 。」 這是楊爵士的總 結,也將會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的路 向。 梁其汝 建立具中大特色的法律學院 法律學院執行委員會委員廖柏偉教授說:「法律是建基於社會、文化和經濟,教授法律不能抽離 社會背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的特色是為學生提供紮實的法律專業訓練之外,亦著重人文學科 和社會科學的教育。」 結合法律與通識教育 廖教授指出,法律條文看似枯燥, 實則緊扣我們的生活,例子俯拾皆是, 如合同法就牽涉社會文化和道德觀念。 「因此,中大的法律學院除提供法律的 專業訓練外,還著重學生對香港社會和 中國文化的認識,而人文學科和社會科 學正是我們中大的強項。中大的通識教 育課程在香港的歷史最悠久,創校伊 始,已經開設,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 能力,擴闊他們的視野。」 廖教授補充說,中大的中國文化、 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教研實力雄厚,是 國際級水準,可作強力支援。「法律本 科課程將有四分之一的課程是非法律科 目,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社會文化背 景。」 執行委員會的任務 廖教授表示,大學十分重視法律學 院的發展,故暫不聘請院長,改為成立 法律學院執行委員會,領導學院的策略 性規劃工作,履行法律學院院務會和院 長的職務。他解釋說:「這是考慮到外 聘新任院長可能未必即時掌握中大的通 識、雙語教育和強調中國文化的傳統。 執行委員會的主席楊鐵樑爵士和副主席 梁定邦博士,不僅是法律界舉足輕重的 人士,更與中大關係密切,再加上我這 個中大人,可確保學院的發展能夠發揚 大學的傳統。我們會待學院運作數年 後,才進行檢討和考慮院長的聘任。」 籌劃工作如火如荼 大學已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前 期撥款,在課程啟動前,用以聘請教職 員,購買書籍,以及進行其他籌備工 作。學院將於明年開辦四年制法律學士 (LLB) 、碩士 (LLM) 和博士 (JD) 學位課 程,二零零七年起開辦法學專業證書 (PCLL) 課程。 二零零六年學院計劃招收五十名本 科生,至於法律碩士、法律博士和專業 證書課程則屬自資課程,收生人數不受 限制。 發展極具潛力 廖教授說:「根據美國的經驗,近 半的法律系畢業生並沒有從事法律工 作,可見法律畢業生出路甚廣。舉凡與 法律有關的行業,如政府和商界,都需 要具法律知識的人才。看看現時各院校 校外進修學院開辦的法律課程如何受歡 迎,便明白社會對這類人才的渴求。」 他對學院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預 計待學院上了軌道後,最終可容納約八 百至一千名學生。廖教授透露,校方決 定成立法律學院後,已有不少學系表示 有興趣與學院合辦課程或開展研究。他 認為跨學科的合作會產生很大的協同效 應,如法律與經濟、法律與政治和公共 行政、法律與社會工作,甚至法律與工 程,法律與醫學等。長遠更計劃開設雙 學位課程。 有關收生標準和其他細節,廖教 授說:「具體的標準要留待學院的教師 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法律是一門講 究文字精確運用的學科,學生的中英語 文能力必須很強,而我們已準備開設語 文精修課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水 準。」 陳偉珠 3 第二五九期 二零零五年五月四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