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體育之道


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試於7月12日放榜,考生於翌日即可更改他們的選科志願,據改選後統計顯示,以Band A計算,競爭最激烈的五個中大課程是: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日本研究藝術通識教育宗教研究。居首位的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有五百六十三名考生競逐二十個學額,平均來說,入讀該課程要擊敗二十七名對手,而第二及三位的日本研究和藝術則分別要擊敗十八人和十一人。

像其他有意修讀體育的考生一樣,酷愛運動的古芷程當初考慮選修課程時,以興趣為先,集中選擇關於體育運動的課程。

古芷程<em>(右)</em>

興趣以外,她更有志從事與運動相關的工作,例如當體育教師。中大的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課程正好迎合她的要求,入讀後,她發現選擇正確。

這個五年制課程隸屬教育學院體育運動科學系,課程結構堅實,三個必修範疇環環緊扣:

  • 體育──跨學科課程,教授生物學、行為學及各種運動技巧等,為學生打下穩固基礎,俾能將來於學校制定健康發展計劃,以及提供優質的體育教育;
  • 運動科學──探索人體運動時牽涉的複雜結構,以及進行急性和長期運動時身體的反應機理;
  • 健康──分析運動的效果,並發展健康推廣的理論及策略。

此外,課程亦着重專業術科教學,包括運動教練學與裁判法、對搏運動、拍類運動、隊際及個人運動等。

體育運動科學系系主任王香生教授說:「現今社會愈來愈重視透過體育教育和運動科學促進健康,故課程設計旨在培育兼備理論和體育知識的人才,不但勝任專業體育教師,亦能擔當運動、體適能等行業的行政人員,以應對與日俱增且變化急速的社會需要。學生畢業後獲頒教育學士學位,已附合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資格,即可執起教鞭。」

王香生教授

經過兩年的學習,芷程明白到絕佳的運動技能與教體育的效率不是必然成正比的,更遑論當一位稱職的體育教師。要全面且系統地教授體育,必須從科學角度了解運動和體育的每一環節,包括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學、運動學、動力學,以至運動學習心理及運動生物力學等。

體育教育又豈止體育,課程同樣重視增強學生的信心,建立廣博識見,特別是協作、溝通、創意、批判思考及美學欣賞能力,以及正面價值和態度,好讓他們從容地終身學習、全方位學習。芷程表示,修讀教學理論、體育運動的社會學和心理學等,拓闊了她對體育教育的認識,「所學到的很多,不局限於運動術科的訓練。」她說。

課堂外的學習機會亦從不缺乏,讓芷程受益不少。「修畢教學理論和課程設計科目後,我們獲安排到不同類型學校實習,從中可觀察它們如何運作,由此熟悉學校的組織、策劃、管理及紀律工作。」

師生間的正式與非正式互動,不但有助新生適應,且是他們茁壯成長的重要支柱。受惠的芷程說:「遇到難題,我可尋求學習導師或任何一位教授的幫助,他們樂意隨時伸出援手。同學們充滿活力、外向,又樂於助人。我們亦與其他年級的學生相處愉快,日常的社交活動使我們的聯繫網絡更緊密,一點一滴下來,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

課程另一特色是必須參與的「體育產業實踐經驗」,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巧應用於實際體育產業上。王教授解釋箇中設計:「我們會安排學生到體育產業公司實習,參與教練、科學研究、臨床實踐、健康推廣和管理等工作。他們可藉此了解業界人士遵行的規章、守則和責任,另方面亦展示其策劃和執行能力。學生的考核則基於實習工作、負責項目報告書、口頭報告和實習導師的評估。」

大部分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課程的畢業生已成為專業體育教師,有的則投身健康和健身行業,或是從事教練、體育運動行政或紀律部隊工作,也有部分人在大專院校擔任研究助理或繼續深造。

早已為前路定下方向,芷程自信滿滿,因為課程會一一給她裝備妥當,朝目標進發。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1期(2017年8月)

標籤
體育運動科學系 體育 健康與體育運動科學 教育學院 王香生 大學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