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好人好事

心誠,則事成──莫華昇與鍾翁瑞華

「音樂遊蹤」的兩位至尊贊助人分享他們為何堅持作博群計劃的忠實夥伴,以及為香港的音樂教育出力。

「音樂遊蹤」的兩位至尊贊助人鍾翁瑞華(右)和莫華昇同樣愛好音樂 <em>(Photo by ISO staff)</em>

逸夫書院大講堂在10月10日下午迎來了大埔、沙田、馬鞍山、青衣及深水埗等區的二百名學童,還有八十位嘉賓,欣賞一場繽紛的匯演「音樂遊蹤」。音樂會由E&R Foundation與中大合辦,為大學的博群計劃籌得近港幣三十五萬元。

E&R Foundation基金會創辦人莫華昇積極為音樂學生開拓進修和公開表演機會 <em>(Photo by ISO staff)</em>

E&R Foundation其中一項主力工作是贊助學音樂的青少年在暑假到海外交流,基金會創辦人莫華昇律師有感於香港學音樂的學生不少,可惜很多只是着眼於考級和比賽,未能真正體會音樂的精妙,所以積極為他們開拓進修和公開表演的機會。所有表演都是慈善性質。

在「音樂遊蹤」演奏鋼琴、弦樂、豎琴、長笛,演唱歌劇的,都是土生土長的青少年,有中學生、大學畢業生、中大現屆學生和校友,也有曾獲基金會支持的年輕音樂家和友好團體。莫律師說:「音樂會是他們表演和啓發他人的平台,得到有心人的贊助,我們可以邀請一些平素較少機會接觸音樂的孩子來免費欣賞。」

當日孩子見到豎琴出場,既訝異於其龐大體積,也着迷於其仙境似的音色,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中大音樂系學生劉子豪邀請聽眾自選五個音符,由他即興作曲以鋼琴彈奏,更令孩子樂不可支。為時九十分鐘的音樂會,曲目貫通古今中外,帶領聽眾悠然遨遊於不同的想象空間,不經不覺就開啓了胸襟。

莫華昇接受西式教育之餘,自幼在周末與兄弟師承私塾先生,學習四書五經,深受中國修身齊家、為善積德的傳統思想熏陶。這已是他第二次支持博群計劃,三年前其子莫禮恩創作的小說《超越時空的挑戰》發布,也把籌募所得捐助博群計劃。

為甚麼獨鍾博群?莫華昇說:「我記得沈祖堯校長曾寄語畢業生要過儉樸、高尚、謙卑的生活,博群計劃提供全人教育,着重人格與德育、創意與知性、生活藝術與美學的培育,更有很多服務社會的機會。我和鍾太都是基督徒,相信我們所有的都是神賜的,不足自矜,更要把持德行操守,不被世俗搖動。這些都與博群的理念諧協。」

鍾翁瑞華︰「每個人無論擁有多少,都可以奉獻自己的力量。」 <em>(Photo by ISO staff)</em>

鍾太是鍾翁瑞華女士,莫華昇的好友,「音樂遊蹤」的至尊贊助。這是她第一次和中大合作,除了捐資,還特與教會查經班成員組成歌詠小組表演。「我跟組員講,這是支持大學教育的活動,也會惠及很多學童,她們二話不說便答允了。」演出前一天,九位組員與導師陳晃相先生準時到達大講堂,彩排近兩小時,除了歌曲的細節,隊形、動作等都一絲不苟,力求完美。

鍾翁瑞華(左四)與查經組成員在「音樂遊蹤」投入演唱

鍾翁瑞華過去贊助不少項目,都用音樂會籌款。她認為音樂的真善美,足以陶冶性情,觸動人心。她強調奉獻的心意,深切體會施比受更為有福,「有機會參與中大博群計劃的活動,是感恩;老師的包容和耐心,要感謝;查經組成員真心支持及付出,唱出耶和華的大愛,令我感動。」就如她們演唱的曲詞──「長路奉獻給遠方,雨季奉獻給大地,」萬事萬物皆有所獻,歌者也不停思想,自己可以拿甚麼奉獻給愛人、朋友、孩子和爹娘。「每個人無論擁有多少,都可以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都不是專業歌者,只是有一份赤誠,想到可以為學生的教育做點甚麼,我們便練習得更開心,更落力了!」

「音樂遊蹤」的策劃籌備,現場演出的燈光、音響和一切雜務,都由中大學生義工負責,雖未臻專業水平,專業態度仍得到兩位贊助人的讚許。誠如他們所說,凡事用心,便會做得好。這份心意,正是籌款活動及其支持的項目得以成功的要素。

文/資訊處盧惠玉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67期(2015年11月)

標籤
博群計劃 全人教育 籌款 慈善 捐款 音樂遊蹤 莫禮恩 鍾翁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