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寓實於虛

粵語一字一乾坤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系主任鄧思頴教授 <em>(Photo by ISO Staff)</em>

先來一個遊戲,無論你是否懂得粵語,不妨憑直覺猜猜以下三句的意思:

粵語「出糧」是指發薪,「啦」、「喇」和「嗱」三字是句末助詞,與「出糧」搭配,便產生不同意思。第一句可以表示要求發薪;第二句是如實告訴已發薪的事實;第三句是質疑。句末助詞是粵語一大特色。香港最多人說的粵語,大家又知多少?

虛詞非虛 字字珠璣

「在語法層面,粵語的特徵是虛詞多。動詞後綴和句末助詞各有四十多個,而且分工仔細,各有不同用處。」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系主任鄧思頴教授說。名為虛詞,但並非可有可無。動詞後綴便是指依附動詞之後的字詞,例如表達體貌的「咗」、「緊」和「吓」(haa2):「食咗飯」的「咗」含完成之意;「食緊飯」的「緊」是正在進行;「食食吓飯」就表示吃飯期間,發生了另一件事。

以上例子中,「食飯」是「實」,動詞後綴是「虛」,透過一實一虛的配搭,表達出多種意思。隻字片言,都要如此講究,可能大家都會不其然「吓(haa2)?」。且看鄧教授提供的一個跟粵語句末助詞相關的真實案例。

2012年,海關在一名女子的行李中搜出毒品,當時女子隨口說:「我諗呢一啲係毒品啩」。但關員在書面記錄時省了「啩」(gwaa3)字,只記下「我諗呢一啲係毒品」,結果被當作招認證供,判囚二十一年;後來終審法院認為「啩」字含不確定之意,判案件發還重審。由此可見,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小小一個粵語虛詞足以產生法律效力。

框式結構 前後呼應

粵語的虛詞豐富,也衍生出另一特點──「框式結構」,例如「我差唔多講完咁滯」(我快說完),句末助詞「咁滯」和副詞「差唔多」都解作「差不多、幾乎」,這種一前一後、互相呼應的句式,形成粵語的特色。粵語虛詞所表達的意思,普通話主要用前置成分表達,例如「食緊飯」,普通話為「正在吃飯」。

再看一些例子:「再飲杯添」(再飲一杯),副詞「再」和句末助詞「添」都有額外增加之意;「或者佢肯煮飯啩」(他或許會煮菜呢),「或者」和「啩」都有不確定的意思;「淨係食一碗飯咋」(只吃一碗飯),「淨係」和「咋」都表示只是的意思,共同限定了飯的數量。一前一後的結構彷彿組成一個「框」,把說話的重點套起來。

鄧思頴教授的著作《粵語語法講義》於2017年榮獲第十七屆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這是內地語言學界的權威獎項,也是首度有香港學者獲此殊榮 <em>(Photo by ISO Staff)</em>

粵語九聲 保留入聲

粵語有九聲六調,保留了中古漢語入聲的特色,其韻尾是塞音輔音「p、t、k」,例如「葉」(jip6)、「八」(baat3)和「德」(dak1),在普通話分別唸作yè、bā、dé,那些塞音輔音都沒有了。鄧教授指出,入聲字多見於南方方言,除了粵語外,梅州客語、南昌贛語、廈門閩語等也有入聲字。

入聲字有何效果?不妨試唸南宋名將岳飛詞《滿江紅》,全篇以入聲字押韻,例如「瀟瀟雨歇」(kit3)、「壯懷激烈」(lit 6)、「八千里路雲和月」(jyut6)和「空悲切」(cit 3),都以「t」做韻尾。這些入聲字讀起來節奏短促頓挫,正好展現決斷激昂的氣勢。今天粵語入聲的特點,跟中古漢語音韻一脈相承,見證歷史傳承。

研究粵語 學習中文

鄧教授任教的「粵語研究」,內容涵蓋粵語拼音系統、粵語語法等內容。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傳,逐漸培養語感,例如「雞蛋(daan2)」和「雞蛋(daan6)仔」的「蛋」,兩者聲調不同;「平(ping4)坦」的「平」和「好平(peng4)」的「平」,兩者的韻腹並不一樣。學懂拼音,我們可以更明白破讀、文白異讀,以及解釋何謂入聲。粵語的動詞後綴、句末助詞表面上微不足道,卻又字字千鈞。「框式結構」常掛在口邊,但又何曾留意到這種特徵?研究粵語,追本溯源,也是學習中文的門路,甚至比較不同語言的異同,開眼界、添樂趣。

M. Mak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26期(2018年11月)

標籤
粵語 廣東話 語法 粵語虛詞 框式結構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鄧思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