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281

第三屆 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記盛 全球華人社會關注 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第 三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日前 已圓滿結束。這項文學獎創始於千禧 年,以全球大專院校學生為對象,迄 今已是第三屆。由於評審團、協辦及 贊助機構陣容鼎盛,加以各地文學團 體、學術機構及社會人士的大力支 持,文學獎規模日大,參與人士日 多,本屆便收到了來自中國大陸、香 港、台灣、東南亞、北美、歐洲的文 稿逾二千六百篇,參賽來稿所屬大專 院校更近四百八十所,引起全球華人 社會的關注。 這次文學獎壓軸節目「文學翻譯與 創作專題講座」及頒獎典禮於五月二十 六至二十七日在香港舉行,參與者包 括來自兩岸三地的文壇譯壇名家,計 有大會顧問王蒙、金耀基;文學獎決 審評判余光中、林文月、董橋(散文 組);白先勇、王安憶、劉以鬯(短篇 小說組);彭鏡禧、陸谷孫及金聖華 (文學翻譯組)等,金聖華教授也是文 學獎的籌委會主席,諸位大家雲集香 江,可謂一時盛會。 親炙名家 文學獎分為短篇小說、散文和文 學翻譯三組。每組分別選出冠、亞、 季軍一名、一等優秀獎三名、二等優 秀獎十名及鼓勵獎十名。是次文學獎 以密封隱名方式評選,過程公平公 正,令人欣喜的是在比賽中,中、 港、台三地都有出色的表現。山東煙 台師範學院的張海燕、北京服裝學院 的鮑爾金娜以及南京農業大學的朱崧 琪,分別榮膺文學翻譯組、散文組及 短篇小說組的冠軍。朱崧琪、鮑爾金 娜的獲獎作品分別是《桃花扇》和《藍毛 黃毛鸚格麗鵡》。各位得獎人來到香港 參加文學講座和頒獎典禮,互相切磋 學習之外,尚可親身向各名家請教, 受益非淺。 「文學翻譯與創作專題講座」於五 月二十六日在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舉行,各組評審出席了盛 會。講座同樣分為散文、文 學翻譯、小說三組舉行。散 文組由中文大學哲學系鄭宗 義、中文系陳寧主持,講者 為余光中、林文月和大會特 邀顧問李景端。文學翻譯組 由中大翻譯系王宏志、歷史 系張學明主持,講者為彭鏡 禧、陸谷孫和金聖華;小說 創作組由中大中文系何杏 楓、黃念欣主持,講者為王安憶、劉 以鬯、大會特邀顧問鄭良樹。小說組 另一位決審評判,著名作家白先勇雖 未能親臨會場,卻在錄音講話中和在 場人士分享創作經驗,並鼓勵青年朋 友投入寫作。各組評審對參賽同學的 作品都作出精到的分析和評介,並對 得獎同學寄以厚望。各得獎人亦講述 其得獎感言。與會者除上述人士之 外,尚包括中學生和社會公眾人士, 他們為一瞻大家風采、聆聽名師教誨 趕赴中大,場面熱鬧、氣氛熱烈,聽 眾多達一千六百人。五月二十七日為 頒獎禮正日,由中大文學院和香港公 共圖書館合作,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 辦了頒獎典禮和作品展覽。香港中文 大學副校長楊綱凱教授、鄭振耀教 授、名譽贊助人王易鳴博士、榮譽贊 助人劉尚儉先生,以至中大要員、文 學院院長、文學院各系主任、協辦機 構代表、贊助機構代表都參加了典 禮,使大會氣氛隆重而溫馨。典禮中 各評審大家再次發表了他們對文學的 看法,其間妙語連珠,聽眾不時報以 熱烈的掌聲,使在座嘉賓和學生都獲 益不淺。 仍須呵護與灌澆 本屆文學獎顧問、著名作家王蒙 在典禮致辭中表示,本屆三位冠軍得 獎人都不是學文學出身,「說明了文學 的人生意味和業餘性」。小說組決審評 判、著名作家王安憶對獲獎者說:「漢 字是不具物質性、不虛無、極富生命 力的一種存在,希望好好愛惜我們的 文字。」籌委會主席金聖華在策劃感言 中提到「在華文文學繽紛的園地中,正 因為有這麼多熱愛母語的年輕朋友共 同參與,才能滿園錦繡,遍地芳菲。」 今年已是文學種子第三次開花,但如 金聖華所言「花開了,仍須呵護與灌 澆」,希望文學獎可以一屆屆辦下去, 如白先勇教授曾說:「有奇花異卉,開 萬紫千紅」。 特約記者陳寧 林文月教授、金聖華教授和金耀基教授 副校長楊綱凱教授頒予 散文組冠軍鮑爾金娜 副校長楊綱凱教授頒獎予 文學翻譯組冠軍張海燕 副校長鄭振耀教授頒獎予 短篇小説組冠軍朱崧琪 中大通訊 CUHK NEWSLETTER 網址 w ebsite http:// www.cuhk.edu.h k/iso/ 1. 本刊逢四日及十九日出版。 2. 來函或投稿請寄沙田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中大通訊》編輯部 (電話 2609 8584/2609 8681 ,傳真 2603 6864, 電郵 pub2@uab. msmail.cuhk.edu.hk )。 3. 投稿者須附真實姓名、地址及聯絡電話,文章則可用筆名發表。 4. 編輯有權刪改及決定是否刊登來稿,不欲稿件被刪者請預先聲 明。 5. 本刊所載文章只反映作者之觀點和意見,並不代表校方或本刊立 場。 6.所有內容未經編者書面准許,不得轉載。 7. 本刊每期發行三千九百份,免費供校內教職員索閱,部分郵寄本 地教育機構及與大學有關人士。私人索閱,請致函本刊查詢。 1. The Newsletter is published on the 4th and 19th of each month. 2. A l l contributions and suggestions should be sent to the Editor, CUHK Newsletter, Information Services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el. 2609 8584/2609 8681; fax. 2603 6864; e-mail pub2@uab.msmail.cuhk. edu.hk ). 3. Contributions should bear the writer's name and contact telephone number, and may be published under pseudonyms. No anonymous letters will be published. 4. The Edi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ject contributions and t o edit all articles without notice for reasons of clarity, length, or grammar. Those who do not want to have their articles amended should indicate clearly in writing. 5.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e CUHK Newsletter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those of the University or the Editor. 6. No part of this newsletter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the written consent of the Editor. 7. This publication has a circulation of 3,900 and is primarily intended for staff member s of CUHK. Copies are also sent to loc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assoc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Those who wish to be included on the mailing list please contact the Newsletter direct. 截稿日期 Deadlines for Contributions 期數 Issue no. 出版日期 Issue date 截稿日期 Deadline for contributions 暑期特刊 Summer Supplement 19.8.2006 7.8.2006 282 4.9.2006 18.8.2006 283 19.9.2006 4.9.2006 284 4.10.2006 18.9.2006 285 19.10.2006 4.10.2006 286 4.11.2006 18.10.2006 287 19.11.2006 3.11.2006 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出版 高級主任:梁素珍 編輯:左冠輝 助理編輯:陳思祥 陳偉珠 蔡世彬(執行)製作:黎寶翠 Published by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Offi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irector: Conita S.C. Leung Editor: Chor Koon Fai Assistant Editors: Florence Chan, Piera Chen, Lawrence Choi (Executive) Graphic Designer: Stella Lai 印刷:新輝印務有限公司 Printing: Sunshine Press Ltd. 4 第二八一期 二零零六年六月十九日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