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處   19.1.2013

411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的讀本
 
《中大通訊》第411期 > 特寫 > 大一生與聖哲的約會 > 中大通識教育五十年

中大通識教育五十年

previouspausenext

通識教育是十九世紀美國發展出來的課程概念,信念是大學教育除了能讓學生在一門學術領域有深入認識,更需要培養他們廣闊的知識視野與胸襟,以便全面發展。

2013年中文大學慶祝金禧校慶,也標誌着中大通識教育推行達半個世紀,隨着大學整體架構及學制的改變,中大的通識教育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

1963–1976

  • 成員書院崇基、新亞、聯合各自開辦通識課程

1976–1986

  • 大學由聯邦制改為單一制
  • 學系歸大學管轄,通識教育仍交由書院負責
  • 1984年全面檢討本科課程結構

1986–1991

  • 落實改革,中大通識教育於1986年踏入新階段
  • 大學通識由中央統籌
  • 書院通識由各書院負責

1991–2004

  • 因應靈活學分制實施,通識學分要求減至15
  • 1995年起實施單線撥款預算,學系經費與學生人數掛鈎,通識科目大增
  • 2002–03年,全面檢討大學通識

2004–2012

  • 明確界定大學通識教育目標
  • 重新規劃大學通識課程為四範圍︰中華文化傳承,自然、科學與科技,社會與文化,自我與人文
  • 確立管理與質素保證機制
  • 為迎接「3+3+4」學制,教務會屬下通識教育委員會於2006年通過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大綱
  • 2007年成立通識教育基礎課程籌劃小組
  • 2009年試辦「與人文對話」和「與自然對話」
  • 2010年初步推行,中六入學學生必須修讀
  • 2012年9月起,通識課程在本科課程中佔21學分*︰
    -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6學分)
    - 大學通識四範圍(9學分)
    - 書院通識(6學分)

* 本科生須至少修畢123學分

2013

  • 1月起,全面推行通識教育基礎課程

 

各期刊物

最新10期

2020年代

2010年代

2019–20

2018–19

2017–18

2016–17

2015–16

2014–15

2013–14

2012–13

2011–12

2010–11

2000年代

2009–10

2008–09

2007–08

2006–07

2005–06

2004–05

2003–04

2002–03

2001–02

2000–01

1990年代

1999–2000

1998–99

1997–98

1996–97

1995–96

1994–95

1993–94

1992–93

1991–92

1990–91

1980年代

社交網路書籤

twitter   facebook   谷歌   百度   qq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