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保健處蛻變展仁心

保健處管理團隊成員:(右起)副校長吳基培教授、牙科主管湯自強醫生、處長陸偉昌醫生和助理處長蘇靖詒醫生 <em>(圖/Keith Hiro)</em>

提起中大保健處,大家可能最先聯想到門診服務。然而,保健處提供多元化的專業醫療服務,包括牙科、物理治療,以至小型手術等。保健處位處中大一隅,卻不因循守舊,無論在設備和管治模式方面,都與時並進,日日新,又日新。這所校園保健中心奉行「臨床管治」原則,一切以病人獲得適切治療作為最優先考慮,向校內職員和學生提供高質素的服務。

根據衞生署資料,2016年香港平均一名醫護人員要服務八十二名市民。中大現時有近五萬名職員和學生,保健處則有六十名醫護人員,換句話說,一名醫護人員平均要為八百多人服務。面對日趨龐大的服務需求,保健處的掌舵人陸偉昌醫生與其團隊想出幾道藥方,對症下藥,既提升效率,也為醫療服務增值。

藥方一:與校外夥伴合作

第一道藥方,夥拍校外機構。就像其他服務一樣,保健處面對的其中一大挑戰,便是平衡「供」和「求」。保健處與校外的夥伴合作,例如連鎖醫療中心,一方面可以藉助其門診網絡,方便大學職員隨時在外求診,另一方面,在染病高峰期,可以分擔保健處門診的壓力。保健處另一重要工作,便是與保險公司合作,為員工安排適合及負擔能力以內的醫療保險計劃,以減輕員工住院或接受特別療程的財務壓力。

藥方二:新儀器加快斷症

第二道藥方,引入嶄新醫療儀器。陸醫生舉例說:「保健處將引入多部醫療儀器,例如化驗血液的化學檢測儀,讓醫生可以更快取得測試結果,從而加快斷症施藥,所騰出的資源便可用於其他輪候病人身上。」

物理治療部將引入專治慢性痛症的衝擊波治療儀。痛症患者接受傳統的儀器治療,一般得待上數天,痛楚才逐漸舒緩,但患者接受新儀器的治療,很短時間內便見效。坊間的物理治療診所都設有這種儀器,但每次服務索價近千元,叫人卻步,保健處計劃只收取成本費用。費煞思量,只想讓中大員工和學生受惠。

藥方三:疫苗注射杜病灶

第三道藥方,防患於未然。在流感病毒悄然掩至之際,保健處默默為中大築起第一道防線,為員工和學生提供疫苗注射服務,高風險人士更可免費接種。高風險人士包括醫學院的全職員工和學生、物業管理處保安處交通處等部門的全職員工。基於工作性質和身處的環境,他們較其他人更容易感染流感。2016年度,保健處便為一千一百八十三位高風險人士接種疫苗,當中五百三十一人是學生。這些措施不但避免校園出現大規模爆發,也防止員工和學生患病後傳染親友。

變革難免遇障礙 磨合過後見成果

變革,可以帶來新景象,但必定遇上困難。保健處的病歷和配藥系統實施電子化,當病人覆診或再次求診時,主診醫生便可輕易於資料庫翻查病歷,有利斷症和處方藥物。醫療退款實行電子化,也大大縮短員工發還款項的等候時間。然而,保健處在變革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員工要慢慢適應新運作模式,醫護人員也須時常與資訊科技服務處同事溝通,磨合過後,新系統已發揮最大效用。保健處銳意求變,也得到用者認同,在近年的「用者滿意度調查」獲得鼓舞的結果。

然而,保健處並非盲目追求數字增長,還顧及病人的感受。步進保健處,寬闊的大堂、柔和的燈光,牆壁掛上油畫,一身制服的員工,都可增添病人對保健處的信心。另外,若職員跟病人談論敏感病情,可在面談室進行,以保障病人的私隱。誠然,生病不是一件樂事,但保健處明白病人罹病之苦,故致力營造「治癒」的環境,讓他們有舒適的求診過程,有助他們康復;治其身,撫其心。

一年將盡,無論服務質素如何提升,保健處都向中大莘莘學子、默默耕耘的員工寄語一句老話:「身體健康」。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9/510期(2017年12月)

標籤
大學保健處 管理團隊 陸偉昌 處長 吳基培 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