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處   19.6.2012

400

秦代簡牘
 
《中大通訊》第400期 > 洞明集 > 二千二百年前的公務員手冊──秦代簡牘

二千二百年前的公務員手冊──秦代簡牘

previouspausenext

公務員操守向來為廣大市民所關注,公務員守則的內容和應用範圍須時加檢討,也是不爭的事實。今之公僕,古曰官吏,原來公元前三世紀的秦代已清楚列出做官為吏必須注意的事項,細讀之下,當發現二千多年來反反覆覆,不離幾項大原則。

「嶽麓書院秦簡」,內載《為吏治官及黔首》的一份簡冊,列出官吏之「五善」和「五過」。做官要有五種操守:「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即忠信和尊敬上司;「二曰精廉無旁(謗)」,清廉和不誹謗別人;「三曰舉吏審當」,處事要恰當;「四曰喜為善行」,多行善;「五曰龔(恭)敬多讓」,恭敬和謙讓。從反面着墨,則做官不可犯的過失有五:「吏有五過:一曰視黔首(百姓)渠驁」,即對百姓倨傲;「二曰不安其朝」,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三曰居官善取」,指以權謀私;「四曰受令不僂」,不迅速執行命令;「五曰安其家忘官府」,只顧自己的家庭而忽略公務。

為官之道,異本同源

歷史系黎明釗教授指出,《為吏治官及黔首》無論在內容、格式、主要法治觀念,和1975年出土的「湖北睡虎地秦簡」所載的《為吏之道》有頗多相近之處,可說同出一源。《為吏治官及黔首》的文字寫在八十七枚竹簡上,共有一千二百零一字,而寫在五十一枚竹簡上的《為吏之道》合計一千一百二十四字。「《為吏治官及黔首》的內容比較豐富,除了『為吏』外,還有治理百官和黔首的原則。兩者有幾處的文字差不多完全相同,最明顯的是『吏有五善』、『吏有五過』跟『吏有五則』、『吏有五失』,以及為吏必須廉潔正直、謹慎堅固、納諫恤民等的一大段。」黎教授專研秦漢及魏晉南北朝社會史,去年曾在甘肅省第二屆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興利除害—嶽麓書院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讀記〉一文。

黎教授推斷,《為吏之道》和《為吏治官及黔首》應是秦一統天下前後訓練官吏用的讀本,類似公務員手冊,估計是據官方的教學文本抄錄而來。文字雖有出入,但相同之處仍脈絡分明,因為底本應同是來自官府,縱有差異,亦可能只是傳抄時使用異體、通假字,或釋讀所致。「兩者相異的地方有幾個可能性,」黎教授解釋:「例如分屬官府文本的不同部分,或者是官吏自己的補充、詮釋或心得,也可能是區域不同,面對的政治和社會民生問題不一樣,各地吏師使用的舉例或講述重點便有參差。」

以法為尊

《為吏之道》和《為吏治官及黔首》都提及為吏必須「興利除害」,同樣警告地方官吏依法辦事,不可擅興徭役、留難百姓和賦斂無度,且務必嚴守律令,但後者所列的職事內容卻詳細得多。黎教授推測,這可能是為師之吏據官府文本的綱領,申述具體工作,引例為輔,以說明「興利除害」的核心事項,但因地區和時期不同,具體實務也不一樣,所以內容較為龐雜。

黎教授指出,很難判斷《為吏之道》和《為吏治官及黔首》兩者在時代上孰先孰後,惟其相類相通之處令學術界雀躍不已,視之為研究秦代律例的重要材料。兩者都糅合了大量先秦諸子的學說,其中以法家思想至為明顯。秦制重法,不容官吏犯事,對官吏的訓練亦強調個人道德操守。大體《為吏治官及黔首》所說「審用律令,興利除害」是對良吏的嚴格要求,也與他們的陞遷有莫大關係。

其實,官吏如果能依循這些讀本做好自己的工作,自然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大概沒有甚麼人會不滿他們陞官。

各期刊物

最新10期

2020年代

2010年代

2019–20

2018–19

2017–18

2016–17

2015–16

2014–15

2013–14

2012–13

2011–12

2010–11

2000年代

2009–10

2008–09

2007–08

2006–07

2005–06

2004–05

2003–04

2002–03

2001–02

2000–01

1990年代

1999–2000

1998–99

1997–98

1996–97

1995–96

1994–95

1993–94

1992–93

1991–92

1990–91

1980年代

社交網路書籤

twitter   facebook   谷歌   百度   qq

快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