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時候開始喜歡物理?
我從小就對無線電、機器感興趣,自己動手安裝收音機。一開始上中學物理課,我就喜歡這一科,覺得所講的知識很美妙,很想探求下去。
你唸大學的時代跟現在比,差異在哪?
說老實話,各有好處。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學生,上大學的時候,離中學畢業已經兩三年了。班上年齡分布非常寬,最小的十五歲,最大的已經快四十了。大家都如饑似渴,非常珍惜學習機會,拿到了高等數學的習題集,會從頭到尾逐題去做;大部分人是這樣子學習的。
我們在專業課花很多時間,學的比現在深得多,但知識面沒有現在的全面;現在講求均衡教育。現在的學生有互聯網,眼光也不一樣。我們那年代訊息比較閉塞,心思比較單純,文革之後大家只想專心學術,也不想搞學生活動。
物理學範圍廣闊,當初如何選定研究方向?
甚麼事物都有隨機性。做博士後研究時,我去聽別人的課,對湍流發生了興趣。到香港以後,對湍流的興趣愈來愈大,慢慢地做起來了。香港的一個好處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沒有人會怎樣干預你。
科研人員應該有甚麼抱負?
最重要是有了解或探索問題的精神。要有一種希望對某個問題作出真正貢獻的抱負,而不是為了發表文章而發表文章,或者看到別人發表了一篇文章,就做些小改動跟在別人後面發。我希望做一些事情讓我退休之後感到比較自豪的。如果我追求文章的話,數量可以比現在多,但你要取捨:是花精力做文章?還是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最好做令你自豪而且對所研領域有點貢獻的事。
研究遇到挫敗時應如何面對?
不要輕易放棄,還要有開放的心態。做實驗很多時是為了測量或驗證一些已知或未知的東西或現象,但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你要發明一些方法去測量,某些方法不成功,要想一想,是實驗設計還是儀器等出問題。你不能預設一個答案,因為那是自然規律,不是由我們定的。我們可以猜想是不是有這個東西存在,但它不一定是你所想的那個模樣。要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實驗,一個一個地排除顯而易見的錯謬,如果最後是這樣子,就是這樣子。
在香港培訓物理人才有何優勢和限制?
香港的限制在於資源較缺乏,社會風氣也較不利有志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學生堅持理想。在美國及不少歐洲國家,物理專業畢業生被認定為能力較高的一群,獲各行各業爭相聘用,只可惜香港在這方面未能追上國際步伐。但另一方面,香港地理位置優越,位處東西文化交匯的中心,正好為中國與國際科研接軌提供人才及經驗。其實,香港中學生的數理訓練在國際上水平相當高,對培訓本土物理人才是有利的。
在中大工作,最令你開心的是甚麼?
社會延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能夠培訓學生,訓練人才,看到自己教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給我最大滿足。當然,研究做出來也有滿足感。但長遠來說,培訓人才的影響及貢獻一般會比文章的大。另外就是中大有一個寬鬆的環境,當然,資源更充裕的話會更理想。
社交網路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