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處   19.8.2012

401

黃錦輝教授(冼嘉弘攝)
 
《中大通訊》第401期 > ……如是說 > 黃錦輝談創新

黃錦輝教授

previouspausenext

從工程學的角度看,怎樣才算「創意」?

從工程科學角度而論,創新是利用科技實踐創意,令科技的價值走出實驗室,令普羅大眾受惠。創新科技,工商業界在做,大學也在做,但兩者的出發點不一樣。業界較着重科技應用,以市場為主導,與經濟回報緊緊掛鈎;大學則偏重設計意念及學術研究上的創新成果,志在開拓新理論、新知識。兩者之間難免存在一定的鴻溝,而官、商、學、研各界均有責任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創新科技普及化,提升整體社會的效率及市民的生活質素。因此,中文大學一直肩負教育使命,致力在各個學科領域,全面綜合地進行教學與研究,並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

中文大學在這方面做得怎樣?

中大設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體制,目的是為富創意及有志創業的學生提供多方面的科技轉移服務,使他們得到適當的啟導,同時為工商業界培育未來的領袖。大學常舉辦跨學科的校內活動(如校長盃創意比賽),從中發掘具潛質的創新科技及團隊;繼而透過龐大的校友及業界網絡為得獎學生鋪橋搭路、製造商機。中大也與不同的下游夥伴機構經常合作,如香港科學園,藉此協助學生實踐設計意念,成立新公司,將創意轉化為產品。

香港大專界的科技轉化,情況如何?

本地的大專院校推動創新科技不遺餘力,但目標各有不同。有些院校注重科技應用,有些則注重基礎學術研究。前者與業界聯繫較密切,且較為主動,而中大屬於後者。中大以教學及科研為本,投放適當資源,為有志創新發明的學子創造有利發揮創意的條件。在市場推廣方面,大學每年都會參加不同規模的科技展覽會,包括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香港電子產品展等,藉此對外推廣教研人員及學生的創意成果。

內地官、產、學、研合作的發展如何?

內地在推動科研方面比香港積極。各省市政府往往在中央政策一推出,便會全力配合,爭相支持國家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便是例子之一。中大亦不敢怠慢,一方面鼓勵教職員多參與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為國家作出貢獻,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研究實力及國際知名度吸引國內外的研究基金及人才進駐校園,以推動國際科技合作。

來到中大快二十年了,感覺怎樣?

我1993年從德國回港便在中大工作,上任不久便獲工程學院委派於創新科技中心(前稱訊息網絡研究所)從事創意推廣及科技轉移事務。多年來,得到工程學院同事及教授的幫忙,中心一步一步建立了創新體制,目睹今天的成果,過往多年所付出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在校內,我與同事相處融洽,也得到其他院校及業務夥伴的支持,使我的工作事半功倍。有時候,看到昔日的學生在外面闖出成績,又或者聽到他們獲得好評,心裏真的感到無比欣慰。

對未來有何寄望?

展望將來,我希望政府能盡快落實科技局,有效地制定創新科技政策,使中大及其他院校的科研成果能更廣泛地應用於工商業界。我相信在官、商、學、研各界攜手並肩之下,香港經濟必定能更上一層樓。

各期刊物

最新10期

2020年代

2010年代

2019–20

2018–19

2017–18

2016–17

2015–16

2014–15

2013–14

2012–13

2011–12

2010–11

2000年代

2009–10

2008–09

2007–08

2006–07

2005–06

2004–05

2003–04

2002–03

2001–02

2000–01

1990年代

1999–2000

1998–99

1997–98

1996–97

1995–96

1994–95

1993–94

1992–93

1991–92

1990–91

1980年代

社交網路書籤

twitter   facebook   谷歌   百度   qq

快速連結